组织领导机制——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领导小组,坚持一把手负责,严格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政治责任,制定出台实施办法,压紧压实市、县、乡、村、组五级责任。
最初,周昌发想把老宅改造成村民办事的公共场所,但随着改造工作的推进,最终,周昌发三兄弟决定将老宅改造成乡村博物馆,用这一座以石头为建筑主体的老宅,讲述一个乡村耕读为本的故事。至此,那里的村民开始给孩子讲周昌发三兄弟的故事,在一次次重复的故事里,在时代的变迁中,一些青少年走出了村庄。
于是,占地600平方米的明华山房被赋予多种功能和多重含义。明华书屋陈列了种植类、养殖类、文学类书籍,墙壁上张贴木条刻制而成的老人常说,近100条乡间俚语展示了丰富的民间教育要义。进入大门,有远方两个字的书形石雕,或许蕴含着周昌发三兄弟从小就有走向远方的梦想。周昌发认为,只有让文化、教育植入村民心中,或许才会慢慢形成改变的力量。2022年6月16日,明华山房改建完毕并投入使用。
收集物件有系统考虑,用煤油灯、陶罐、砂锅等日用品再现生活场景,用石磨、风簸、背垫等再现生产场景。2022年农历二月初一,明华山房改建动工,收集物件的工作同时开始。活动时间:2023年7月1日9:30—11:00。
在七一建党节到来之际,昭通市博物馆与昭通学院艺术学院联合推出伟大建党精神·镌刻我心社教活动。通过邀请广大市民、在昭避暑游客,共同聆听红色故事,一起参与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昭通甲马版子的展示与印制活动。活动地点:昭通市博物馆序厅开展晨读《弟子规》,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累计培养了4000多名中职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录取学院包括云南财经大学、昆明理工大学、滇西应用技术大学、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云南旅游职业学院、云南国土资源技术学院等20余所大专院校。其中,教师王章琼获得国家级三等奖,教师沈亚丽获得省级一等奖,何静、曾友琼、程宗娥、宋世能等教师获得省级二等奖,崔汝波、毛维刚、刘杰等教师获得省级三等奖。
拓宽育人渠道推动学校精神文化建设校风是校魂,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校的办学方向、培养目标、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如何将校园精神文化外化于行、内化于心,让校园精神成为学校不断发展、生生不息的前进动力?学校扎实开展校园文化、班级文化、科组文化建设,在日常教学和校园活动中融入职业理念和向上向善、刚健朴实的文化精神,使之成为全校师生的价值取向和共同追求。在云南省第十一届学校体育舞蹈锦标赛中,李富义、万富豪等同学分别获得高中组恰恰、伦巴、维也纳华尔兹等项目一、二、三等奖……打造具有职教特色的校园文化职教校园文化是学校综合实力的重要反映,是办学的软实力。通过狠抓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形成勤奋、刻苦、团结、求实的学风。
文化艺术节的举办还有助于营造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和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也能反映办学特色和办学理念,展示学校的信念追求。比赛项目和展示项目丰富多彩,实现了学校专业全覆盖,包含车身修复、汽车维修、办公自动化模块、室内装修、计算机技能、电器装配与调试等。让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在活动中得到巩固,在实践中得到运用。上好思政第一课,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
近年来,学校师生多次在省内外各级各类技能竞赛中取得良好成绩。同时,校园活动的多姿多彩,也在校园中形成向上向善、自信自强、刚健朴实、守正创新的校园文化精神,让身处校园中的学子受到积极向上的文化熏陶,能够自主探索、自主发现、自我发展,让每一名学生都成为校园文化的创造者,让每个学生皆有出彩的机会,实现他们登上舞台、展示才华与技能、得到老师同学认可的梦想,进一步提升了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对未来生活的信心和热爱。
学生崔雨若有所思地告诉记者。舞台上他们闪闪发光的样子,文化艺术节种类繁多,置身其中,既开拓了视野,又经历了文化的洗礼。
在昭阳区高级职业中学,重技能、练技能、比技能之风遍布校园各个角落。学校一直坚持质量兴校的办学方略,创新办学机制,深化内涵建设,在多渠道提高教师素质、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同时,不断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全面提升学校发展水平。在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的同时,学院寓教于乐,将思想政治、道德素养、心理品质等方面的教育完美地融入校园文化活动中。如今,昭阳区高级职业中学逐渐走出了一条以技能为核心、以职教文化为动力,富有职教特色的文化育人、艺术育人、活动育人的教育之路。多年来,我校‘三校生高考班高考上线率达99%以上。通过狠抓学校领导班子政治思想教育,形成勤政、敬业、务实的工作作风。
部分学生参加三校生高考进入大学深造,学校的本科上线率逐年提升。2002年,学校晋升为省级重点职业中学,多次被评为先进学校文明学校。
耿梨雪获得儿童绘画创作二等奖、刘甜同学获得儿童故事讲演三等奖。此外,学校大力推进1+X证书制度,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学生通过三年的基础理论学习和基本技能训练,获得中专毕业证书,同时获得职业资格等级证书。
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学校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主要实施了三大策略:第一,改变以教师和课本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探索并实施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以职业资格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校园文化艺术节,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通识型人才,展现师生风采。
在文化艺术节的带动下,昭阳区高级职业中学校园文化生活多姿多彩,书法、棋艺等传统文化得到了继承和发扬,深化了校园文化内涵。职业能力的培养,是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起点,也是教学评价的重点。展望未来,曾友琼表示,将全力做好职业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引领,打造出职业教育文化育人新阵地,为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近年来,昭阳区高级职业中学紧紧围绕有教育理想的人、办理想的教育、培养有理想的人办学理念,坚持文化育人,以美育课程为平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先进教育文化引入校园,积极探索出一条文化与创新融合、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高级职教校园文化发展新形态,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构筑健康的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知识改变人生,技能成就辉煌,每年一届技能节是昭阳区高级职业中学校园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文化艺术节只是昭阳区高级职业中学校园文化的一个载体,通过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校园、进头脑,注重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教育,注重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组织青年志愿服务活动,弘扬雷锋精神……一系列形式多样的主题实践活动,拓宽了育人渠道,推动了学校精神文化建设,在全校形成了以德立校、依法治校的良好育人氛围。有多媒体教室30间、计算机室5间、电子实作实训室3间、汽修实作实训室1间、音乐舞蹈美术保育员实作实训室3间、烹饪实作室1间、建筑实作实训室1间,工位745个,配有汽修室、烤漆房、钳工室、钻床砂轮室、车工室、电子电工实作室、建筑实作室,多功能琴房、标准舞蹈教室,还有园艺实习基地和标准运动场,其中足球场2个、篮球场3个。
以艺术节为载体丰富校园文化内涵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卿家永同学在汽车维修基本技能竞赛中获三等奖。
开展主题班会课、青年道德讲堂活动,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和品行养成教育。在每年一届的文化艺术节中,学校积极创设技能竞赛氛围,为学生搭建展示才华、锤炼技能的舞台。学校还与深圳比亚迪、怡富万,福建清禄,云南腾宇电子有限公司,昭通晟峰汽车修理厂、恒升汽车修理厂、华路汽车、爱心幼儿园等企业合作,安置学生实习和就业,就业学生超过10000人。第三,在教学方法上,将传统的听中学改变为做中学,充分利用投影仪、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等辅助手段,采用分组实验操作、交流讨论的方法,将理论教学与技能操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效调动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狠抓师德师风教育,形成敬业、严谨、博识、奉献的教风。职业教育改革在国家十四五规划中已有非常重要的举措,国家对制造业、发展实体经济的高度重视,很多大学也设置了和职业教育直接相关的专业,昭阳区高级职业中学以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面向社会、适应市场,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为办学方向,切实把文化引领、培根铸魂放在首位,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科学的精神鼓舞学生,以优良的校风影响学生,以高尚的师德感染学生,以优美的环境陶冶学生,以崇高的典范激励学生,以扎实的课程发展学生,以丰富的活动提高学生,以创新的思维启迪学生,持续擦亮昭阳区高级职业中学校园文化艺术节和技能节品牌,全方位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着力打造具有职教特色的校园文化。
学生在比赛过程中学习技能、巩固技能、展示技能,增强了专注、敬业、求精、创新、合作、进取、拼搏、奉献的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龚元松同学获得车身修复项目大赛三等奖。
开展国旗下的演讲,扎实推进爱国爱校教育。在全省第七届体育舞蹈锦标赛中,教师程宗娥、王丽娜和学生李文波、马倩等获得12人组团体舞蹈创编第二名、6人组恰恰舞表演第三名、校园牛仔舞、维也纳华尔兹舞蹈表演第四名。